以色列内阁之间的争吵虽然常有,但这次的争论却显得格外激烈,令人瞩目。
在7月3日,内塔尼亚胡结束了在美国的避风头之旅,回到以色列。他知道,不论情况如何,他都不得不直面现实。结果,一场内部会议一开启,以色列的领导人便开始了激烈的争吵。
至于内塔尼亚胡在美国收到的具体承诺尚不清楚,但他显然放弃了最初计划通过对加沙实施围困,慢慢削弱哈马斯的策略,转而考虑采取更为极端的措施:将平民驱赶至南方,并意图彻底剿灭哈马斯。然而,以色列军方对此强烈反对,认为如果放任饥饿的200万民众,尤其是在他们濒临绝境的情况下,其后果将不堪设想。一旦这些饥民对军队发起攻击,后果将是难以控制的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这样做使得原本失去斗志的加沙民众再次回归哈马斯,这将给以色列带来无法承受的损失。他们指责内塔尼亚胡此举等于是在让士兵们无谓送命。
与此同时,文官方面则明确表态,只需围绕加沙北部实施围攻,便可实现无战而屈服。国家安全部长本-格维尔对军方批评道,认为他们是在“制造僵局”。
展开剩余66%无可否认,这一状况极为讽刺,那些从一开始就关注哈马斯与以色列矛盾的人,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:在战争初期,以色列军方大肆叫嚷着要进行清剿,甚至威胁消灭所有巴勒斯坦人,反倒是文官不断制止军方的激进行动。
以色列军队曾自信地认为,哈马斯不过是土鸡瓦狗,轻而易举就能被消灭。然而,文官早在多年前的“铸铅行动”就已看出,以色列军队的能力并不足以对抗哈马斯,最终只能依靠围困的方式逐步削弱对方的力量。
此时,双方的立场却发生了明显的逆转。
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所处的位置发生了变化。在战争初期,文官们站在稳定的地位上,以军队强大的神话支撑着国家稳定。如今,随着军队名声扫地,不再无敌,文官们只能采取保守的策略,只要不出手,就能够维持这个神话,直到以色列面临真正的危机。
而此时,军方的立场则是建立在往昔辉煌的战功之上,他们沉迷于过去的胜利,完全无视近年来中东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实力对比的变化,坚信剿灭哈马斯是他们的职责,认为文官阻挠他们的行为正在妨碍他们完成战功。
经过一年多的战争,军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局限,让他们开始害怕、不愿再冒险送死。
而文官方面则不同,他们的支持率与战争成败紧密相连。如果局势继续僵持下去,民众不仅会对军方失去信心,还会对文官的能力产生质疑,可能会发动更激进、支持战争的政敌上台。因此,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,文官们宁愿冒险,也不想让战争陷入僵局,哪怕是局势动态变化,也希望军队能够不断行动,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。
尤其是内塔尼亚胡,正面临来自司法机关的严重指控,包括受贿和欺诈,最高可面临13年的监禁,他的支持率已跌破30%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维持战争状态便成了他唯一的保命法宝,或许可以说是一场政治豪赌。
一年多的战争使双方都变得与自己最初的理念截然相反,若内塔尼亚胡的政策被强制推行,那么中东地区恐怕又将陷入一场新的危机。
消息来源: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被曝与内塔尼亚胡激烈争吵:声称强制迁移可能导致局势失控——观察者网
发布于:天津市宏图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